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唐估值法如何考虑调仓换股

arch lin 林飞的价值营造社
2024-09-19
换股太难
关于估值,老唐在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》第二辑中阐述道:估值这件事其实就这么简单,只是不同资产之间盈利能力的比较。
在“估值就是比较”的指导思想下,形成了简化版的“老唐估值法”: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,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%为买点,合理估值上限的150%或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为卖点。买点买入(低估),卖点卖出(高估),中间持有(合理)。
整个投资这件事,就是在估值基础上,拿不同资产在天平两端比较。
简化起见,我们把资产限定为两种:现金vs股票。
如果天平的两端一边是现金,另一边是股票,那么事情比较简单,估值、买入、持有、卖出,一个标准和三个动作都有非常明确的界定,没有什么疑虑。
如果天平的两端都是股票,那么事情就要复杂点。
是否要做出交换的决策,在于是否有明显的便宜可占。这里的“明显”,大致相当于两倍的价差。这来自于格雷厄姆说过:“股票买点为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两倍”,同时老唐也补充过:估值是个区间,而且可能会错,所以若没有一倍以上空间,就算不上“明显”。
高估的股票我们早已卖出,我们会持有的股票,只有两种状态:合理、低估。假设组合里有这么两家公司A和B,理想买点为x,A公司股价目前是80%x,而B公司目前股价为160%x,那么很明显处于理想买点之下的A处于低估状态,而理想买点之上的B处于合理但是还未高估状态。
两者估值差达到2倍,处于“明显”的有便宜可占的情形,那么这是否就足以支持我们做出交换的决策呢?
比如此刻,由于大股东减持,导致腾讯股价连续下跌,截止今天收盘,腾讯股价为365.8港币,折合市值3万亿人民币。与此同时,老唐持股中的茅台、陕煤都分别到了合理估值,与腾讯的估值差刚好达到约2倍,貌似达到差价“明显”的标准。




对于换股,老唐有过两次表述。
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问答里:
“老赵:请问老唐如何在当前持仓个股之间进行称重?比如茅台和洋河,海康和分众?把合理估值标的换一些到低估标的?目前看是否只有分众处于低估水平?唐朝:把当前个股的估值范围写出来,除以现在的市值,得出一个百分比。比较这些百分比,如果一个和另一个之间差出一倍,就可以认为出现了“明显的”性价比差异,我会考虑实施调仓换股,就这么简单。”(2019/3/17)
唐朝


不过在后来的问答里,老唐解释了:
这个对大部分朋友而言,难度高了,很容易晕。我现在已经不这么回复朋友们了,还是各自看高低估,一个动作走四方简单。(2022/2/10)
唐朝


在文章《为什么不卖茅台换分众》中,老唐写道:在我的投资体系里,股票换钞票,钞票换股票,是两次独立的交易行为,每一次都要有“明显的便宜占”才会行动。
后续的问答中,老唐进一步解释了这段表述:
根据以上老唐前后表述的变化,以及后续进一步的解释,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老唐的倾向:股票与股票之间的称重,难度很大,变量太多,尽量不动。
在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》第二辑第155页,也有强调过:“出现更具性价比的投资对象……这种情况下的卖出一定要慎重!比较两只股票,既要比较收益率,还要比较确定性和未来成长,难度远高于一只股票和类现金资产之间的比较。”
那么问题就明确了,换股时的比较,需要至少同时考虑①收益率,②确定性,③成长性等因素,再综合判断。
至此,问题貌似得到解决,答案也许是:换股太难,尽量别换。


量化标准
下午讨论的时候,@浩然斯坦 提出一个颇具挑战的问题:到了卖点股票换现金的逻辑很清晰,但个股之间“明显的便宜”占不占?难道只能交给“投资的艺术”吗?
正如老唐估值法,对于估值、买卖点均有具体而明确的数字,作为约束交易行为界限,那么换股是否也可能形成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指导呢?
这是个好问题,经过跟大家讨论,我归结出几个方面的评估因素。
1.尽量别换≠不能换
投资一方面是赚企业成长的钱,另一方面可以顺便赚市场先生的钱。尽量不卖,就是站在尽可能赚企业成长这部分确定收益的角度,长期持有公司。但是,市场总是会提供错误定价的机会,导致出现“明显的便宜”可占,这种情况,可以换,不过,要足够明显。
2.怎么才是明显便宜
在低估的公司确定性足够的情况下,明显的便宜,是指当前市值相对于理想买点的百分比,如2倍。
但由于估值是一个区间,假设理想买点是x,有两种情况都容易:①接近高估vs低估附近,例如200%x与100%x;②理想买点vs变态低估,例如100%x与50%x。
这两种情况基本属于模糊的正确,在符合仓位控制的情况下,比较容易做出换股决策。
另一种情况,是高的不算太高,低的不算太低,例如160%x与80%x。这种情况,我认为属于比较起来太难的情况,还不够“明显”,需要通过更高的安全边际来弥补换股的不确定性,将两者估值差提升至2.5倍。
3.确定性放在首位
@浩然提出,“只能确定性低的个股向确定性高的个股交换,不可反过来。”@杨大掌柜认为太绝对,可以在仓位上限、行业分散的前提下,用确定性低换确定性高,当前市值相对于理想买点的百分比是2倍;用确定性高换确定性低,当前市值相对于理想买点的百分比是2.5倍,用更高的安全边际约束。
我个人觉得确定性始终是优先级最高的问题,而确定性又与自己的熟悉程度,掌握的资料多寡,跟踪的时间长短等等有关。靠提升安全边际来交换,本质是想多赚市场先生的钱,我一则会严格控制确定性较低股票的仓位,二来会要求更大的安全边际,尽可能不去做这种交换。
4.仓位控制
@慧思提到换股也要考虑行业集中度,以及同时考虑当前持仓结构与预设仓位之间的差距。
比如此时陕煤接近预设仓位上限,而腾讯还离仓位上限较远,则换一部分是合理的。
5.极限情况:低估的公司一直跌怎么办
记得老唐于2018~2019年之间投资分众,遭遇分众持续下跌的情况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投资犯错是必然的情况,如果跟踪的公司出现持续大跌,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下跌的原因,究竟是自己的认知盲区还是由于市场先生犯错。
这也是设置仓位上限的意义,如果没有想得特别清楚,那尽可能避免多余的动作。

小结一下
第一,我支持在价差足够大的情况下换股;
第二,明显便宜的标准,我个人会设置得足够保守,当前市值相对于理想买点的百分比至少达2.5倍我才考虑交换;
第三,我不会将确定性高的公司换成确定性低的公司,即使安全边际够大我也不倾向换;
第四,若换股之前持仓结构不够好,可以通过换股优化持仓结构,原则是,优先保证确定性高的仓位。

老唐的三个案例
下面,再来看看老唐的三次涉及换股/不换股的案例,评估一下老唐的做法及效果。
1.2015年8月茅台换洋河
当时老唐卖出5%茅台,卖出股价约190元。买入洋河股价约53元。
当时换股时,茅台pe约15.33倍,洋河约17.32倍。具体老唐的对两者的估值已经查不到,老唐给出的理由主要是考虑未来也有可能是浓香酒、中端酒胜出,避免白酒全押茅台,上的一个保险措施。
老唐的逻辑是对的,具体在《价投二》里也解释地很清楚,但是仅从换股效果的角度,没有占到便宜,反而还吃了大亏,洋河持有至2020年赚了2.93倍,茅台同期赚了9.36倍。
这次换股,老唐在估值差方面没有占到便宜,两者交换时估值差不多,假设当时老唐当时买入的洋河是26元而不是53元,则持有至2020年洋河将会赚约6倍,换股损失将会小很多。当然,历史没有如果,老唐也不是为了赚差价而进行的交换。
不能说老唐换股错了,但是这个例子充分说明,换股的难度,即便是在同行业的两个公司之间,即便是在老唐长期跟踪,非常熟悉的白酒行业里,换股也是高难度动作。
2.2019年4月,老唐解释不卖茅台换分众
这次老唐写得特别详细,站在2019年初,老唐给茅台三年后的合理估值为1.5万亿,对应理想买点约600元;分众为2200亿,对应理想买点约7.6元。
当时茅台股价约950元,分众约7元,当相于160%x与90%x,接近2倍的估值差。
老唐的解释,不换的主要考虑,就是确定性三个字。一来分众的仓位已经快要接近上限,二是分众只能算一个优秀的二流生意,护城河与茅台还有较大差距,三是茅台尚未达到卖点,老唐对茅台的标准是,尽量不卖。
在这篇文章里,老唐明确提出:股票换钞票,钞票换股票,是两次独立的交易行为,每一次都要有“明显的便宜占”才会行动。
事后来看,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。不仅后来发现分众看错,而且茅台这边还不断被利润推着上涨。这个结果也验证了,“确定性”是评估企业过程中,考虑权重最高的因素。
3.2022年3月洋河换腾讯
当时腾讯跌至350港币,洋河股价约157.36元。估值方面,腾讯距离理想买点350/450=78%,洋河距离理想买点157/150=105%。老唐用5%的洋河换腾讯。
看起来估值差不算特别大,不过当时老唐腾讯持仓约33%,而洋河持仓18%,主要的考虑还是腾讯显而易见的便宜,希望在理想买点买足仓位上限。
这次交换的理由不算特别过硬,算是在理想估值情况下调整仓位结构吧。从结果来看,洋河至今上涨14.6%,而腾讯上涨4%,暂时算是换亏了,也没有占到便宜。
总结一下,围观老唐的两次换股,貌似不换可能效果还要好点,不过现在这么说也是后视镜的视角。另外一次没有换的,反而结果很好。
这可能确实说明,换股是一项高难度操作,需要比较的变量太多了,确定性不够,安全边际不大的情况下,还是尽可能少做,多跟踪观察,只在极少数时机动手,可能结果会好点。



最后,还是让芒格经常来给我们提提醒吧。记得202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,芒格还吐槽过巴菲特动地太多了。
贝琪:“几十年来,巴菲特先生总是倡导买入持有、长期持有。不知道是我的错觉,还是巴菲特先生的投资哲学变了?为什么最近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的变动频繁了很多?”巴菲特:我没觉得我们的投资组合变动多了啊。芒格:变动是多了。巴菲特:哦?芒格:动地太多了。巴菲特:哦。芒格:这个交易量,动的还是多了。巴菲特:嗯,我同意你说的。其实,我们的公司也都是股权啊,我们一共持有四五千亿美元的公司股权。这些公司股权,我们是一动不动的。我们的公司都是非卖品。无论如何,我们持有股权的公司,是不往外卖的。与全部股权相比,我们的投资组合中的变动是比较小的。但是,查理说得对,我最好还是再少动一些。
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2021


参与讨论的有好多小伙伴,感谢@浩然斯坦,@慧思,@微光,@杨大掌柜,@xxxlll,@东邪惜独,@阿攀哥,@苏呆子,@白开水等朋友,列举不完了,改天抽空将各位学霸逐一推介给大家,投资中的每一个小问题,都可以激起大家一堆智慧的浪花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林飞的价值营造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